永久的丰碑——读《中国抗战史》有感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化作丰碑,永远长存!
——题记
那是一段永远滚烫的历史,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时刻,八年抗战,中华民族终于赢来了最后的胜利。手中的这本《中国抗日史》,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犹如历史的再现,一如昨日的累累伤痕,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大地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猛烈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作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总兵力最高时达90%以上……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中国战区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同年,孙立人率部救出了包括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困的英军,捷报传来,轰动了英伦三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和平的曙光从废墟中灿然升起,饱受苦难的中国含泪欢笑。
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中国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八年的漫长抗战,耗尽了中国人的血与泪,也将恨深埋在了这片土地上。张自忠、左权、杨靖宇、彭雪枫……他们在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我们铭记着“东亚病夫”的羞耻,铭记那些惨遭无辜杀戮的同胞,铭记着烈士们流出的每一滴鲜血,铭记着每一位爱国人士所迸发出的伟大爱国力量。死不再可怕,那句“重于泰山”始终不及将士们为国捐躯时的铮铮铁骨。目光是坚毅的,所以光芒四射;呐喊是有力的,所以震动天地。抗日战争留下的是片片被战火焚烧的荒野,而烈士们留下的却是永不泯灭的抗战精神。
品读《中国抗战史》,从抗战将士那里,我们读懂了团结的力量,自由的珍贵;从胜利的荣耀中,我们明白了民族的尊严。回望当年那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看着战士们无畏的眼神、那血肉之躯堵住枪口的背影……我深知,原来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着中国魂。
今天,当我们的视线再次穿越历史,回视那段烽火的岁月,昔日的屈辱与血泪,让我们时时警醒,昔日的抗争和荣光,让我们傲然挺立。那座丰碑永久矗立在我们心中,纪念属于我们的悲壮与胜利,苦难与荣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