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教育学名著 读后感

时间:2024-10-09 05:36:47
教育学名著 读后感(全文共7174字)

第一篇:教育学名著

[精] 西方教育学名著

2014-06-25 14:39:53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校园·教育分类

柏拉图《理想国》约前370亚理士多德《政治学》约前330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96莫尔《乌托邦》1516 伊拉斯谟《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1516拉伯雷《巨人传》1532 蒙旦《论儿童的教育》1580安德里亚《基督城》161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1633

弥尔顿《论教育》1644卢梭《爱弥儿——论教育》1762能力和教育》1772

狄德罗《俄罗斯大学计划》1775葛笃德》1781-1787

裴斯泰洛齐《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的演讲》1807

欧文《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18161826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5纲要》1841

贺拉斯·曼《十二年度报告》1837-1848学》1861

斯宾塞《教育论》18611862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1869福泽谕吉《劝学篇》18801886

康帕内拉《太阳城》1602培根《新大西岛》1627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 洛克《教育漫话》1693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 康德《论教育》1803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 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 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 托尔斯泰《论民众教育》纽曼《大学的理想》1873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赫胥黎《科学与教育》1893爱伦·凯《儿童的世纪》1900

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蒙台梭利《蒙泰梭利方法》1909

比纳《儿童学的新观念》1909凯兴斯泰纳《工作学校要义》1911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概论》1914克鲁普斯卡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191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1919

沛西·能《教育原理》19201422

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19251926

桑代克 盖滋《教育之根本原理》19291930

阿兰《教育漫谈》19321934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1936杜威《经验与教育》1938路口》1943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育的冲突》1953

贝斯特《学术的复兴》19551956

布卢姆 等《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19721957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19571959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19591959

斯普朗格《文化和教育》涂尔干《教育与社会学》 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加塞特《大学的任务》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马卡连柯《教育诗》1937马里坦《教育处在十字 赫钦斯《民主社会中教 古德曼《荒谬的成长》 奥康纳《教育哲学导论》 里科弗《教育与自由》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尼尔《萨默希尔——激进的儿童教育方法》1960 利文斯通《论教育》1960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克拉夫基《教育理论与教学论研究》1963

布拉梅尔德《教育即力量》196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7

朗格姆《终身教育引论》1970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1970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197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1971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论》1972富尔等《学会生存》1972 布雷岑卡《教育科学的基础概念》197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1975

鲍尔斯 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的矛盾》1976

克雷明《公共教育》1976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1977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1978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198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文集》1981—1986加德纳《智能的结构》1983

博克《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1982古德兰德《一个被称为学校的地方》1984

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1985派纳 等《理解课程》1995

拉塞克 维迪努《从现在到2014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1987 德洛尔 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

前言

柏拉图 理想国 约前370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约前330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96 莫尔 乌托邦 1516

伊拉斯谟 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 1516 拉伯雷 巨人传 1532 蒙旦 论儿童的教育 1580 康帕内拉 太阳城 1602 安德里亚 基督城 1619 培根 新大西岛 1627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32 夸美纽斯 母育学校 1633 弥尔顿 论教育 1644 洛克 教育漫话 1693

卢梭 爱弥儿——论教育 1762

爱尔维修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1772 狄德罗 俄罗斯大学计划 1775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1-1787 裴斯泰洛齐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1801 康德 论教育 1803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806 费希特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1807

欧文 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1816 福禄培尔 人的教育 1826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培训指南 1835 赫尔巴特 教育学讲授纲要 1841 贺拉斯·曼 十二年度报告 1837-1848 福禄培尔 幼儿园教育学 1861 斯宾塞 教育论

托尔斯泰 论民众教育 1862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1862 纽曼 大学的理想 1873 福泽谕吉 劝学篇 1880 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1886 赫胥黎 科学与教育 1893 爱伦·凯 儿童的世纪 拉伊 实验教育学 1908 ……

第二篇:教育学名著

西方教育学名著

1.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3.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4.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5.莫尔:《乌托邦》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卢梭:《爱弥儿》 8.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 9.康德:《论教育》 10.拉伯雷:《巨人传》 11.蒙田:《论儿童的教育》 12.洛克:《教育漫话》 1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讲授纲要》 14.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5.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 ……此处隐藏2882个字……

(1)《教育漫话》(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也是17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1693年诞生。)

(2)《林哈德与葛笃德》(18世纪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也是18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该书1781年—1787年出版完成。)

(3)《幼儿园教育学》(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1861年出版。)

4.20世纪外国教育学名家名著选读

第一部分: 20世纪欧美教育名著选读

(1)《教育与社会学》(法国“经典”教育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涂尔干的教育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出版于1922年。)

(2)《教育原理》(英国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沛西.能的代表作,是英国20世纪进步教育运动的“圣经”。该书出版于1920年。)

(3)《人力资本投资》(当代美国经济学家、教育家舒尔茨的代表作。该书为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书出版于1971年。)

(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当代美国的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的代表作,是20世纪以来对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被称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为此泰勒也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该书出版于1949年。)

(5)《终身教育引论》(当代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朗格朗的代表作,该书的问世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的产生。该书出版1970年,被译成了各种文字流传世界。)

第二部分: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名著选读

(1)《儿童教育讲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最著名的教育著作,该书于1940年出版后受到苏联广大家长、教师、社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该书曾多次印行。)

(2)《教育学》(1948年版)(前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作,该书对新中国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教育学教科书编写的版式。)

(3)《教学与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论专家赞可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长达20多年教育实验系统全面的总结。该书1975年出版。)

(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前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共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该书是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出版于1967年。)

(5)《教学的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前苏联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班巴斯基的代表作,是现代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奠基作,1977年出版。)

第五篇:教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080110850 许莉

《我的教育信条》 读后感

杜威要求学校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的观念和社会兴趣只有在一个真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展;还要求校内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联系起来,因为学校的社会生活毕竟不能完全代表学校以外的生活。可见“学校即社会”在杜威那儿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变革的要求。道德教育不仅应通过学校生活进行,还应通过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这三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构成“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要求通过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实际上是为了沟通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联系,泯除理性与道德、知与行之间的对立。

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这属于社会方面的原理;心理方面是指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若漠视这些心理条件,道德行为可能会变成机械的模仿或外在的服从。对于社会的道德要求,应顾及学生的心理能力,应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也就是说,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则是有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的。前者决定应当做“什么”,后者决定应当“如何”做。由此可见,杜威不仅结合美国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还从理论上对道德教育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讨。

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在他看来,教育就是引导人们超越感觉世界之上,去追求那真知的世界,他主张:“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他们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就好象他们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这意味着教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或者说只能是诱导的、启发的、而不是灌输的,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注入,乃在导引学生使其自求知识。

回头看我们的教育现实,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教育成了人才培养的“加工厂”,教育远离了儿童的生活,学生在沉重的负担中看不到生活的目标与意义,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成了与心灵相隔离的苦役。

当儿童学习不是因学习本身有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惩罚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

我们可以有许多理由证明我们的教育还远远不能达到尊重儿童当下生活,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儿童的快乐,包括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育条件的局限、人们的生活水平还需富裕等。但至少我们可以把行动的理念纳入到我们的实践中,,至少不能人为地去压抑、遏制、肆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080110850 许莉

打击儿童的天性和正当趣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使教育成为一门心灵转向的艺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时下正值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相对无约束性产生出诸多新的问题,在社会重视教育的热闹景象下,隐藏不住强烈的功利性倾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对社会关心不够或缺乏同情心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青年学生,在新形势下,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形势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不断涌现,人的思想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各种困惑,不回避,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把学习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美】约翰?杜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第7次印刷

《教育学名著 读后感(全文共717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