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知晓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选取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湘妃泪》5部作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超极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是辨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该有一定的提高,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该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体会。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并不完整、不系统,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同时,学生所喜欢的是现代流行音乐,虽然本节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以上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原则。
四、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不能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2、直观性原则:音乐是直观的,必须以学生直接聆听为主要手段。
3、德育为先的原则: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为目的'的,放弃了德育,鉴赏就毫无意义。
有了目标和原则,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下面我解说一下本课的教法设计。
五、教法设计
1、本课为一个课时,一共选编了五首乐曲,约16分钟。其中《酒狂》《阳关三叠》《湘妇泪》可作精听曲目
2、鉴于本节为第二学期的起始课,而且人文底蕴比较厚重,可结合历史、唐诗、宋词等进行人文教育。
3、本节介绍的几首器乐曲在的乐器,可以图片作为介绍,其中古琴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介绍要全面,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底蕴。
4、本课主要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多媒体教室,我准备用播放音乐、Flash短片、图片,并通过分组讨论、反复模仿等手段来突出重点。同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融入音乐体验中去。
以上是我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分析,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导入。用寒假中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指出现代音乐中传统越来越少,要想提高个人素养,必须学习古代音乐中的精髓,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古代去游览,去感受一下古代音乐作品。
2、设计问题,讲授新知识。
(1)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起于何处?中国古代音乐源于何处?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中国音乐源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并介绍我国古代乐器制作的精湛工艺。
(2)播放乐曲《八音和鸣》体会楚调的韵味。
播放前要先介绍作品的时代和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展示编钟、磬的图片并指出编钟、编磬的华彩乐段。乐曲时值不长,可重复一次欣赏,以增强学生的感受。
(3)问题:“文人四艺”是什么吗?那么“四艺”中关于音乐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们回答问题,介绍乐器古琴。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古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最好的载体,课程中要详细加以介绍。
播放作品《酒狂》,乐曲有两个版本(姚炳炎版和龚一版)最好都播放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在不同音响的对比下感受“托兴于酒”“借酒佯狂”的意境。
(4)师生互动:在听赏《酒狂》时,结合你学过的和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乐曲的感受,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5)师生互动:朗诵《阳关三叠》,看谁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互动后播放乐曲《阳关三叠》。让学生体会两种表现方式上的不同感受。指出音乐最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6)播放《黄莺吟》,乐曲似乎不如前几首作品易被学生接受,可以由教师领唱(奏)来体会乐曲的情感。(现场表演比录音更能表达乐曲的情感,更能吸引听众)
(7)课程进行到现在时间已所剩不多可简单介绍一下“琵琶”,并播放《湘妇泪》,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先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仍旧坚持我美育为手段,德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课堂中重点以作品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教学中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
乐器介绍
作品分析
乐器1
乐曲1
乐器2
乐曲2
乐器3
乐曲3
这个网站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些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1、《阳春白雪》
琵琶
2、《流水》
古琴
3、《梅花三弄》
笛子
4、《渔舟唱晚》
古筝
学生讨论后,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
(一)琵琶与琵琶曲
1、诗歌与琵琶
师:背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请学生说出作者、诗名及描写的是什么乐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生:??
2、关于琵琶
琵琶,最初叫枇杷,西汉时才称琵琶,都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因为,中国古代把向前弹弦称为“批(琵)”,向后拨弦称为“把(琶)”,所以,直至唐代,凡是用这两种手法抱着弹奏的乐器都称为琵琶,形制一般为直柄,圆音箱,如弦鼗(tao秦琵琶)、阮(汉琵琶)。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就善弹汉琵琶,所以汉琵琶又称阮咸琵琶,或直称阮咸,简称阮。东晋时,又从印度传入一种曲颈、半梨形音箱的琵琶,隋唐时广为流传。到宋代,才将这两种乐器分开,曲颈、半梨形音箱的叫琵琶,直柄、圆音箱的称阮。后来,经历代乐师、工匠在这两种乐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成为今天的琵琶。
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根据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
3、琵琶曲欣赏 (1)《十面埋伏》(武曲)
1请学生说说“十面埋伏”及“四面楚歌”表现的是历史上哪场战争,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生:??
2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一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问题: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 生:??
这段音乐描绘了垓下之战厮杀的情景,同时也刻画了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音乐气势恢宏,充满金戈铁马之声。 (2)《塞上曲》(文曲)
1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王昭君,并进行交流。 ○2听赏《塞上曲》的第三段音乐《湘妃泪》○,并提出请学生思考的问题。 问题:作品表现了什么情绪?音乐有何特点? 生:??
音乐以哀怨、凄楚的音调描写了王昭君出塞和番、远嫁匈奴的思乡之情。第三段音乐在哀怨之中又隐含了她对国君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的怨恨情绪。
4、讨论与小结
通过前面两首乐曲的赏析,请大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琵琶的文曲和武曲各有何特点。 生:??
文曲:以抒情写景为主,多用左手揉弦和拉弦的技巧。 武曲:以生动的描写及戏剧性的表现为主,多用右手扫拂和左手绞弦等特殊技巧,表现激烈、壮观的场面和戏剧性的色彩。
(二)古琴与古琴曲
1、关于古琴
(1)古琴的形制与喻意
古琴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据说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十三个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底部有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和凤沼。最初为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加一根弦,所以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五音画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优良的古琴背面常有书法和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琴名、诗文和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最能体现古琴的文墨之美。
(2)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世上,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2、古琴曲《酒狂》欣赏
(1)“竹林七贤”及阮籍简介 魏国在晋公司马昭的统治时期,七位才华横溢的名士深知司马昭逼迫他们出来辅佐朝政的险恶之心,因此常隐于山间竹林,终日吟诗作赋,饮酒弹琴,不愿出来做官,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其中老大哥阮籍更是经常借酒佯狂,以回避政治斗争的漩涡,明以醉态示人,实则“托兴于酒”、奏乐明志,于是就有了古琴曲《酒狂》。 (2)作品听赏 问题:乐曲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乐曲每小节持续出现的低音和九度与十度的大跳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旋律由几个音构成? 生:??
乐曲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醉意朦胧、步履踉跄的醉者形象。其实醉者的内心是清醒的,揭开他借酒佯狂的面纱,我们仿佛听到的是一颗扭曲、压抑和不满的心灵的悲鸣。全曲以音程的大跳和持续出现的低音等旋律形态,并借助音乐写意中的暗示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阮籍愤懑的情绪和对人生执著的追求。
(三)琴歌《阳关三叠》
1、王维与琴歌《阳关三叠》
王维: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二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主管音乐的“太乐丞”。《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诗中有“阳关”这一地名,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2、朗诵与体会
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4、视唱与感受
学生视唱四句原诗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5、对比听赏
听赏改编后的合唱曲《阳关三叠》,比较歌曲在情感表达上的发展与变化。
问题: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从演唱与情绪上请说说该曲上、下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境,你最深的感受有哪些。
6、学生探讨交流 生:??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送友人的时间、地点和季节,并借“柳”寓“留”,表达了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借景抒情,用一个“更”字,把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的含蓄真挚。
这首琴歌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歌曲前半部是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变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深情留恋的真挚情感。
三、课堂小结
琵琶与古琴艺术只是我国灿烂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两朵小小的浪花,今天通过老师与大家的共同探讨,相信同学们在感叹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一定还有不少其他的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听赏《八音和鸣》后,请你谈谈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和湖北随具出土的编钟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