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勤工俭学就是通过创收育人来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勤工俭学的本质就是育人,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经济效益。所以学校要围绕勤工俭学的本质特点,正确处理育人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重视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一、 育人作用
让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和课堂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学生的劳动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不仅是评估学校素质教育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部门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师生生活改善。
二、经济作用
学校发展勤工俭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勤工俭学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不足矛盾将长期存在,现实告诉我们,光依靠有限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校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总是两眼向上,一味地等、靠、要,或者两眼向下,搞点乱收费。要确定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除国家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外,还要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增强教育自我造血功能,求得教育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目前,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不断加大投入,使经费缺口增大,勤工俭学可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加强学校可经营性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力。
三、抓住本质,科学发展
育人是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是勤工俭学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使勤工俭学与其他经济活动有质的区别,也使得勤工俭学成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方针。
以往,学校抓勤工俭学,总是“重创收、轻育人”的陈旧观念存在,目前,学校要更新创办勤工俭学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校办产业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把育人作为根本,促进校办产业逐步改变自身的价值取向,由单纯的产业价值观向服务素质教育观转变,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深入校办产业劳动实践,了解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学会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激烈竞争,学校要把壮大校办产业作为一种治校方略,因为它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