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
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
在荒芜的心灵中
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
好了,去写现代诗吧!让写作的高潮来临吧!
读左后卫的诗歌“三尺宣”
http://baiyun.bianji.com 2003-2-21 白云飘飘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浏览左后卫的诗歌,感觉他善长以古典手法写现代诗歌,他诗歌写作技巧娴熟,很容易把古典气味的诗句贯穿到现代诗歌中去,《三尺宣》就是代表作之一.现在我们把这首诗歌分解一下,就象他习惯分解别人的诗歌加强读者印象一般:
诗歌第一小节用的是“意象叠加”,作者将"笔墨"和"花蕊"这两个不同意象重叠交加后,创造出另一个不同于未叠加之前的意境,增加了诗歌的表达力,引出了本诗的开篇三尺宣:
水与墨研出的黑,浓与淡勾出的蕊,
多年前的那张三尺宣,还未晾干吗?
“墨”乃文房四宝中的一类,“勾出的蕊”则是指创作的画面,“多年前的那张三尺宣”交代了时间......,短短几句诗就把尚未出场人物的身份点明:诗歌中的那个"她"是个画家,一句“还未晾干吗?”的问话引出了诗歌要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很早以前的故事。
如果说作者习惯以诗歌句式在前三板处便拿住读者的话,那么,作者的确做到了,一个不错的开篇!
第二小节进入情节描写:
触及隐痛的一悸,飘过黑黑丛林之发,
越过肩头,值得背诵的
不是花瓣明暗笔法,而是你
悠悠鹤舞的白腕。
这里作者运用了“意象脱节”的手法,“背诵”与“笔法”显然是两个孤立的词,字意绝无关联,但其内含的语意却是密切相关。“意象脱节”是西方诗论中的一个术语,用在中国诗歌中,可以称作“语不接而意接”,这个手法的运用,能够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联想的空间。作者显然没有忘记“立片意而居要”这个重要问题,一句“悠悠鹤舞的白腕”,马上让读者明白了故事里的主角“你”是位女子,而“你”的职业在第一小节已经交代清楚,所以,后两句的描写并不是作者重复说明“她”的身份,而是两层含义:一是利用"花瓣明暗"和“悠悠鹤舞”这个长音节,加重诗歌阅读时抑扬顿挫的美感;二是说明后面出场的“我”对“你”记忆犹新的只是倩影,而不是那幅三尺宣画卷。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佳人在凝神作画,身影未露,隐约可见的只有举笔时那悠悠白腕。
需要专门提一点:此节抛开“意象描写”,从用词的修饰上,我认为此节是全诗中最为称道的段落。此节的修饰手法是“正喻”----中国传统的基本写作手法之一。看来左后卫深得古汉语知识的真谛,将物体的比喻用到了本体事物,使诗句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不得不唤起读者的联想:这位女子怎么了?
此处我有一点不同看法:“触及隐痛的一悸”中,“隐痛”与“一悸”均预兆了不详的结局,暗喻故事是悲剧,这两词已经把读者的心牵动了,所以,诗歌的下句就应该加强这个牵动的
描写,不该分散这个聚焦,作者接着一句“飘过黑黑丛林之发”没有起到这个效果,虽然此句运用的是作者最为推崇的2 4 2 长音节组合,很适合于情绪的延伸或者是朗读的效果,但“黑黑丛林”这四个字应该有更合适的句子替代。
下面一节是叙述的重点部分:
左边的留白是让我题诗吗?
借你的长锋羊毫一用,
题一款绝句,题一款
年年欲惜春的偷情话,
那年冬天的一砚狂墨
点滴成趣,
那一笔呼啸的冲动,
是薄薄的三尺宣
所不堪承受的淋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