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某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以“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为契机,把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探索和完善组织服务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网络监管、管理公开、立体监督),周密部署,稳妥推进,“三资”管理工作运行逐渐规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资金、资产、资源样样有人管,监督、管理、规范事事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 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是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力促落实。具体做到“三明确”、“四落实”。“三明确”,即: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明确代理机构。按照“村财乡管”原则,确定由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代理中心)统一代理村级“三资”核算业务。三是明确监管责任。形成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由区农经站负责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重点指导代理中心搞好服务、强化监管;代理中心承担本乡镇村级“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责任;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村“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四落实”,即:一是落实组织机构。首先,区上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开展;其次,报请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隶属乡镇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管理。二是落实人员编制。核定一、二类乡镇代理中心事业编制3名,三类乡镇代理中心事业编制2名,并配齐了人员。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及乡(镇)长、村委会及村主任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地位;村级“三资”监管及运行服务的具体工作由乡镇代理中心承担。四是落实办公场所及设备。由区农牧局统一采购,给代理中心购置、配备了专门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扫描一体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及相关业务软件。
(二)核实“三资”底数,规范运作程序
摸清底数是强化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前提。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三资”清理清查成果,并有效对接,进一步核实“三资”家底,统一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为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着重把好“三关”,即清查登记关、群众参与关、公示公开关。
(三)确立工作目标,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制定出台了《**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审计办法》、《**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处置估价拍卖实施办法(试行)》、《**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建设项目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实施办法(试行)》等各类制度,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有制度可依,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四)依托“三资”平台,保障长效监管
充分发挥“三资”平台的功能作用,是切实提高资产、资源运作水平的关键。依托省农村集体“三资”平台,2013年统一开通乡镇网络端口,各乡镇代理中心选配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的专职人员从事数据录入及上传工作,实现了对“三资”业务、帐务的一体化处理。全区61个村级财务全部进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监管服务平台运行,实现了省、市、区、乡(镇)四级联网,做到实时监管。切实提高了资产、资源运作水平,充分发挥了“三大功能”,实现了“三个转变”。“三大功能”,即:一是汇总分析功能。各村的“三资”数据,原始凭证、图片扫描录入后通过操作平台逐级上传、汇总、生成会计报表,为“三资”管理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资料,实现对辖区内所有的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情况、资产情况全面的分析、监督和管理。二是远程查询功能。区乡两级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权限,对各村财务和村务公开信息数据即时读取和查询,了解掌握各村每一笔会计凭证录入内容和每一张会计报表编制情况,实行对村集体“三资”基本数据的网上监管。三是监控预警功能。区乡两级监管部门依据权限通过监管平台对村级财务和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公布时间、公开的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监控和管理。也可根据预警信息及时督促各村完善相关程序和补办有关手续。“三个转变”,即:一是在管理方式上,由原来村干部说了算转变为群众参与、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申请、审议、民主公开等工作流程,所有环节都有电子和文本资料留存,群众可以在系统上用电子账套来实时监控资金收支及资产变动情况,做到事前有参与、事中有处理、事后有监控。二是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在村级资金基本账户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能够进行倒查,查到每个具体环节,有效防止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三是在监督方式上,由原来的内部监督转变为立体化监督。根据授权级别,省、市、区、乡(镇)四级联网,实时查询“三资”存量及增减变化情况、各类合同档案及年度交易情况、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等,做到立体监管。
二、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三资”监管能力
从机制上建立了一套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到“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一方面加强了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规范了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招投(议)标文书的立卷归档工作,设立了资产、资源动态式管理台账,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二)规范了村干部行为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规范了管理,增强了对村干部的约束力,根除了随意处置行为;通过监督网络,铲除了滋生村干部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教育了村干部,村干部清正廉洁意识明显增强。
(三)推动了村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既消除了群众思想疑虑,又调动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既增强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既强化了村干部创新发展意识,又畅通了干群关系“连心桥”,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不竭动力。
(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村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及时化解了农村矛盾,巩固了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乡两级“三资”管理机构和人员仍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与其工作职责不匹配。这种状况不改变,三资管理取得的成果将难以巩固。二是集体不良资产依然存在。三是“三资”操作平台在初始建账、凭证录入和汇总,凭证打印和账簿打印上设计得非常好,输入快捷,操作简单,提高了做账的效率。但在功能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村级涉及的固定资产种类比较多、比较杂,会出现固定资产增加不上的问题。有的用数量和单位可以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一个整体工程类的项目这样录入就比较笼统,缺乏准确性。凭证录入时,如果摘要写得比较详细,打印的时候会出现打印困难等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