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民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总结近年来大营村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本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资料分析
1.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特点。被调查的40个农户,其中调查对象男性125人,女性85人,性别比1.5∶1。年,16-35岁的青年劳动者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农村务农。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2.接受培训水平低,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参加过各类培训的有16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主要培训形式有:课堂讲授、现场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建筑瓦工等;就培训效果而言,多数认为有作用,但具体说不清楚,显得勉强或言不由衷。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农民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培训时是在别人的提示和帮助下才回忆起来好像参加过,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培训的影响模糊,记忆不深。
3.农民对培训有一定需求,但受制于对多种因素制约。在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75人中,主观不愿意参加的只占%,说明绝大部分人希望参加培训而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能参加。从培训需求看,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多数倾向于果树管理、蔬菜生产,这与其目前的主要产业密切相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发展家庭主营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身的技能,提高社会地位。
4.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外出务工成青年人首选。村共有劳动力546人,其中外出务工的275人,占总劳动力的4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怕吃苦、怕劳累。②外出打工挣钱快、效益高。③城市生活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为青年人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1.狠抓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泾川县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认真组织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一是产业提高班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坚持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技能并重,连续培训7天,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并经过实践技能考核,合格者发给“绿色证书”,使受训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年均举办产业提高班2期,培训农民100多人。二是普及性培训。根据农时季节的要求,不定期对农民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形式,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主,配以科技资料的发放,年培训农民300人。三是科技入户培训。以科技人员包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工作原则,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近年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我县多年实施阳光工程项目,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通过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共完成建筑瓦工、宾馆餐馆服务、电子操作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工等9个工种的培训64人,转移输出57人。通过扩大宣传,基层建班,扎实培训,使一大批农民工获得了技能培训的机会,并顺利转移就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