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立足优势 发挥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作用

时间:2024-10-03 23:12:52
立足优势 发挥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作用(全文共5516字)

 立足本土 发挥贵州农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对农村金融提出的任务是,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018年9月,中央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了金融如何支持乡村振兴,从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农村金融如何发展与发力的框架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是此前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升级版,实施该战略意味着中国进入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新阶段。对应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总量也出现大幅提升。比如,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要求涉及到对大量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与维护的金融支持,尤其是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同时,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结构的改变。比如,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这意味着与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会相对增加。农村大量中青年放弃农业生产,同时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市民化,会加速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分散小农的经营方式,从而影响有关人员的储蓄、消费和投资的选择,城乡之间的储蓄和信贷需求结构分布。

总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保障,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立足优势,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加深刻、全面的总体要求。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句话、20字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贯彻落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准确把握总要求和理解新内涵。

(一)产业兴旺是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二)生态宜居是关键,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三)乡风文明是基础,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治理有效是保障,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五)生活富裕是目标,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现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金融兴,则经济兴。在中央连续多年聚焦“三农”,发布一号文件以来,金融在政策引导下对三农经济进行了有效支持,在三农领域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亦存在短板不足:

(一)涉农信贷连续增长,但缺口依然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逢双年出版,2018年尚未面世)现实,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9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预计2017、2018年继续增长)。但这一规模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调查发现,至少30%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仍难以获得贷款,缺口较大。这一缺口的填补,需要的不仅仅是各金融机构加大放款力度,更重要的在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二)银行网点不断增加,但尚未达到全覆盖

目前,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和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分别达到12.66万及86.49万个(数据来自全球经济数据网站),对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金融全覆盖进度大幅提升。但整体来看,金融网点覆盖密度不够高,农村交易结算仍以现金为主。近几年,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等方式在农村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适用对象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人群,普及率不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服务。

(三)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但风险管控难度增大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地区大范围布局,城市文化与农村传统思维不断碰撞,以此为基础突破传统金融,兴起了电商金融、农村P2P、农业产业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公益理财助农等众多互联网模式,成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数字时代的信息交流超越了行业和领域界限,让金融与非金融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也让金融知识匮乏、风险识别能力不高的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三农群体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四、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信机构的优势与机遇

农信机构始终坚守立足“三农”、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熟悉农村的现状、农业的特点、农民的需求,是金融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信机构持续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具有先天优势,也面临历史发展机遇。

(一)多年根植农村形成的客户基础

截至2018年末,全省农信资产总额达到  万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   %,涉农贷款余额  万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亿元,涉农贷款余额、扶贫小额贷款余额分别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和  %,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省机构网点最多、业务规模最大、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领域贡献最为突出等基础优势。

(二)国家顶层惠农政策引领

十九大再次明确了国家对三农基础性地位的肯定和重视,从中央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落脚点是促进城乡资本流动、要素流动,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在顶层政策引领下,工商资本集群下乡、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农民财产收入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将成为新时代下“三农”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由此形成新的资金来源、实体来源,为农信机构回归本源、持续服务三农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目标客源。

(三)强力的产权改革为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拓了创新路径

十九大提出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三十年,至2058年。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得农村土地的含金量大幅提升,在“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引领下,农村产权的交易、抵押、担保功能将被有效激活,从而改变过去农村地区缺乏抵押物的传统格局,提升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大大丰富农村地区融资方式、对象和渠道,为农信机构回归本源、持续服务三农发展提供创新抓手和途径。

(四)差别的监管调控为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充实了资金支持

宏观调控日渐精细和精准,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差异化货币政策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三农金融债、支农再贷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差别监管动作已全面落地,愈发强化且鲜明的监管引导将为农信机构回归本源、持续服务三农发展注入更多支持。

(五)日趋健全的财政支持机制为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了风险保障

财政政策对三农金融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直接资金投入和间接补贴引导双轨并行。预期未来三农业务的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将更为健全,为农信机构回归本源、持续服务三农发展强化稳健性。

五、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角色定位

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长,努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既是强化“四个意识”、履行政治使命的重要要求,也是把握历史机遇、迎合形势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强化市场优势、助推改革转型的重要选择,要着力扮演好五个角色,突出主力军作用。

(一)做衔接新政策的主力军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从中央到省市,相关规划政策密集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线图逐步清晰。农信机构要切实发挥对三农政策的研判、分析、解读能力,强化政策衔接,既要清晰掌握国家的顶层战略方向,又要充分了解服务区域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部署和重点领域,深度开展调研工作,掌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向、新需求,结合实际形成自身的工作意见,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

(二)做引领新业态的主力军

积极顺应乡村振兴的各类新兴业态,不断深化和丰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发挥农信机构地缘优势,按照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推进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深加工、科技农业、农村电商、物流仓储、文化康养、生态旅游等延伸产业链和客户群的服务渗透,积极支持乡村旅游、绿色金融、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通过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农业,推动传统三农业务转型提质。

(三)做服务新主体的主力军

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产生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创新,推动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发展,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主体由单一农户、农企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延伸,推进客户结构提档、升级。

(四)做激活新要素的主力军

密切跟进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地,及时研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情况,以“三权分置”改革和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三十年为契机,加大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创新,缓解三农经济实体“贷款难、抵押难”问题,大力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推进。

(五)做推动新动能的主力军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机遇和动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渠道建设和网点布局调整,加大科技金融研发及推广工作,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县域金融服务网络,在让广大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

六、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和举措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遵循,也明确了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

(一)围绕“产业兴旺”总要求,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大力支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大力支持生产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以品牌农业为重点,大力支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以特色资源为重点,支持水电、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项目,实施“一区(县)一策”。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支持高端农机制造、良种培育、生物工程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运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园区新主体综合服务。以设施农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种养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生产水平。

大力支持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更好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支持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大力支持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

(二)围绕“生态宜居”总要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农村水污染防治、“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发展两型农业模式,加快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服务县域新型城镇化工作进度,建立发展新农村。

积极支持特色(生态)小镇建设。认真研究各地政府特色小镇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在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古镇保护改造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特色小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以各地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点,推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探索支持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项目,推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乡土风情与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机融合。

(三)围绕“乡风文明”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推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区域资源、文化、产业差异,做好知名景区和旅游大项目开发改造支持工作,大力支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优秀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发展。

推动农村医疗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探索运用贷款、保理和产业基金等业务,支持大企业开展整村开发、农房改造、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建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消费信贷和民生金融业务。把握农民市民化和农村消费升级发展机遇,大力拓展农民进城购房、自建房、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围绕“治理有效”总要求,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机具的布放和互联网金融推广,畅通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渠道。依托网点下沉、渠道广泛的优势,在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全覆盖、消灭空白村的基础上,进一步走村入户、延伸服务,加大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户、三农实体等乡村振兴精确开展金融行为。

深化农村改革配套服务。持续推进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协助各地政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登记中心、评估中心和交易流转平台,不断创新丰富农村产权信贷产品,助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深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与政府共同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助力政府增信体系建设,配合政府建立多种形式的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

(五)围绕“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金融精准脱贫攻坚

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入户宣传力度,开展对有劳动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依法合规发放,对符合信贷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落实“应贷尽贷”。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订单帮扶、就业帮扶、技术帮扶、租赁帮扶等各类产业扶贫方式,促进产业扶贫信贷规模和带动人数持续增长。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结合各县各区实际,探索资本市场扶贫、金融电商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新模式,发挥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工作站“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优势,驻村入户、摸底需求,精准满足扶贫开发差异化金融需求。

《立足优势 发挥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作用(全文共551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