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一年的环卫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到,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观点,解决环卫事业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精细管理、优质服务、文明和谐”总体目标,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我市环卫工作发展现状
全市环卫行业职工总数3120人,日清扫面积为642.46万余平方米,日清除垃圾2794吨。现有各种环卫车辆247台,其中市环卫局有94台。我局是市政府职能部门,主管全市环境卫生工作。下设党支部13个,党员335人。现有职工1919人,其中三清一线职工1471人,二线管理收费人员448人。市区日清扫面积340万平方米,其中我局日清扫面积252万平方米,日清除垃圾750吨,所辖外区没有能力进行机械化清扫。近年来,在全市环卫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三清”作业质量基本达标
通过科学调整时间,实行1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保洁,保证了工作的时间;通过加大机械清扫的力度,对市区重点路桥实施机械化巡回清扫,保证了工作效率;通过主动延伸10米工作范围,互相拾遗补缺,保证了工作质量;通过坚持晨检夜查制、检查通报制、上挂下联奖惩制,保证了工作达标。
2、行业管理工作步入规范
规范全市环卫行业作业标准和环卫设施设置标准,解决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出台《鸡西市清运雪管理办法》、《鸡西市车容车辆运输卫生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解决了我市环卫工作无法可依的问题;实行门前环境卫生挂牌制,解决了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差的问题;实行建筑垃圾排放审批制和全程监管制,解决了建筑垃圾乱排乱卸的问题;开展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密闭改造工程,解决了运输车辆遗撒泄露的问题;实行袋装化统一收集、封闭式运输、高温焚烧处理,日产日清,解决了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问题;采取全局上阵、全社会动员的方法和实行雪情待命制、有雪即清制,解决了清运雪不及时的问题。
3、环卫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近几年,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设施投入。2005年市政府投资400万元购置了清扫车、吸尘车、压缩车等设备;2006年投资687.8万元,购置了29台环卫专用车辆,落实垃圾中转站、地坑式转运站、公厕等配套资金125万元;2007年又购置垃圾压缩车13台,环保型保洁车75台、小型全封闭式垃圾收集车8台;2008年五区三县环卫部门争取资金354.20万元,购入38台环卫专用车辆,新式果皮箱523个,自制垃圾收集车60台,铁皮压缩桶60个等等。通过全市环卫部门的积极争取,环卫设施设备有了较大改善,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市中心区域“三清”作业质量基本达标。
4、城乡环境面貌有所好转
为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开展了春季整治活动,成立职工突击队,按责任分工确定时间表,全方位开展积雪垃圾抢运活动,清理厕所周围污冰围堰活动。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通过合理设置垃圾清运散点,集中清理城乡结合部垃圾,加大环卫管理监控力度,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力量治理了“五乱”,解决了城乡结合部、新区、物业小区、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环境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净化了市容市貌、主次干道及背街巷路、新区庭院和重点区域卫生。
5、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宝川垃圾处理厂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已与江苏奉先德业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已完成整体规划、项目选址和三通一平等工作。鸡西市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已立项,完成了土地预审意见函,并获得环评和可研批复。原垃圾处理厂治理项目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确定了处理工艺,已上报省发改委,与法国威利亚环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填埋沼气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和CDM(清洁能源)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书。
6、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实行了一线工作制,班子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实干,问题在一线解决。坚持晨检夜查,局长办公会开在街路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关心职工疾苦,筹措资金为职工开办食堂,修缮办公楼,改造供热系统,为一线职工和部分管理执法人员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发放补助。深入县(市)区、中省直、乡村帮助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环卫服务热线,解决市民关心的环卫工作难点、热点、焦点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市民环卫意识不强。部分市民珍惜、尊重环卫劳动不够,不遵守垃圾密闭收集的时间,随地大小便、随意抛弃垃圾、高楼抛洒废弃物、乱排乱倒污水、盗毁环卫设施等损坏市容市貌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歧视、侮辱、刁难环卫工人的不道德行为和不服从环卫执法人员管理的现象还时常出现。
2、环卫工作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中心区域好于结合部,市中心区好于外矿区,主要街路好于背街巷路,个别物业小区、平房区和中省直企事业单位自辖区还有整治不彻底, ……此处隐藏1758个字……。根据“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原则,引入激励和风险机制。继续实行日薪制。上一天班,发一天工资。逐步实行岗位工资,确定各个岗位的工资,职工从事什么岗位工作,领取什么样的岗位工资。继续实行目标奖金,用于绩效挂勾,以有效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改革管理制度。在对新增道路及居民区的清扫保洁全面对外公开招标承包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不断扩大市场化运作范围。按照“新车新办法,老车新制度”,进一步强化车辆管理,完善单车核算和车组集体承包制度。
5、坚持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环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保障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是关键。一是加强环卫资质审查管理。在进一步界定物业小区责任区域的基础上,积极与物业公司注册、审批的管理部门协商,将环卫资质审查作为物业公司成立和管理的前置程序,依法审查验资。开放环卫服务市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环卫服务实体,依法取消其资格,促进环卫服务企业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强建筑残土排放管理。继续强化建筑残土排放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残土排放审批制度。要完善各项工地管理制度,对工地围档、环境卫生及验收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三是加强车辆密闭改造管理。严格按照改造计划推进,确保市区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建立车辆改造电子档案,对未按计划改造的车辆或密闭装置破损的,严禁在市区内拉运建筑残土。未成立专职管理机构的县(市)区,要指导到位,使其尽快成立机构,开展工作。四是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坚持教育引导并举、管理处罚并重的原则,认真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区管理责任制和门前卫生责任区挂牌制,狠抓日常环境卫生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确保市区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处罚。五是要加强清运雪管理。充分发挥市清运雪指挥部办公室的作用,组织召开全市清运雪工作会议,进一步修订《办法》,改进《方案》,健全依法清运雪机制,完善清运雪法律文书,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落实义务清运雪责任,营造“全民关心清雪,全民参与清雪”的社会氛围。
6、坚持把提高环卫工作质量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环卫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环境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效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一是统一作业流程。依据国家、省市作业标准,搞好业务指导,制定全市岗位作业流程和行业管理规范,进一步明确作业时间和标准,下发至各级环卫部门。二是提高作业质量。严格依据岗位流程作业,根据路况和季节,合理调整作业班次和作业时间,确保“三清”作业质量提档达标。要下大气力抓好背街巷路、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内的清扫保洁,通过合理配置人员,调整作业方式,实现按需保洁向全天保洁的转变,解决“断层”和“盲区”,力争做到“有无检查一样、平时与节假日一样、主街与背街一样、冬季与夏季一样”。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垃圾散点人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要加强社会化服务管理,全面实施清扫管理收费三位一体的管理,推动社会化服务提标准、上档次、高效益。三是完善质检机制。建立环卫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辖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建立环卫事件发现机制,发挥环卫服务热线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监督作用,实现对环卫事件的及时发现、及时督办、及时反馈。建立环卫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装备,切实提高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环卫监督机制。完善工作质量检查方案,加强对各作业环节的监督检查,消除工作盲点和盲区。
7、坚持把改善民生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环卫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卫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卫生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民心工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职工的利益高于一切、造福职工重于一切、实现群众愿望先于一切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好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职工真正在发展中受益,在发展中得实惠。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时刻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开展治理工程。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突出治脏、治乱、治差,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拓展工作面,工作重点由主城区向郊区,由主要街路向背街巷道、物业小区延伸,由城乡结合部向农村延伸。推进结合部的整治,重点就是要清理卫生死角,强力消除卫生死角,及时清扫卫生死角,全面保洁。在指导农村建立清扫保洁制度和垃圾收运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和整治乱堆煤堆、草堆的乱堆乱放行为,通过介入整治的方式,使城乡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环境卫生维护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
8、坚持把加大宣传力度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环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环卫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市民养成自觉遵守环境卫生法律法规,自觉爱护环境,自觉监督破坏环境行为的好习惯,我市的环境卫生才能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卫意识。一是在街路上宣传。从治本入手,利用法律法规宣传日,在主要街路设立固定宣传台,进一步加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在工作中宣传。充分发挥我们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使每名职工既是宣传环卫法规的宣传员,又是纠正违规行为的管理员,从而教育引导市民自觉保持环境卫生,改正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执法单位的行政管理作用,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现场宣传、入户教育和依法处罚等手段,努力营造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三是在媒体上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爱护环境卫生的先进典型和环卫工人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市民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尤其要从学生抓起,通过深入学校展开教育,培养广大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卫生可耻”的良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