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全镇各村(居)党支部和镇直各单位调研报告

时间:2025-02-13 07:11:35
全镇各村(居)党支部和镇直各单位调研报告(全文共7280字)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安排,我镇党委自2019年9月初至10月中旬利用近1个半月的时间对全镇各村(居)党支部和镇直各单位开展了全方位的调研,基本达到了摸底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于2002年3月31日由原吴多乡和岗龙乡合并而成立,全镇区域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是县委、县政府驻地乡镇,距那曲市约600公里,离西藏首府拉萨市约700公里,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全镇共有45个自然村。2018年底,全镇1180户5170人,其中牧业人口1094户5050人,全镇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179.27万亩,牲畜存栏数149372头(只、匹),其中牦牛10897头、羊137704只、马771匹。

二、主要做法

(一)脱贫攻坚方面。通过调研,镇党委始终坚持“六个精准”基本方略,持续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对照“八个到位”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深入扎实开展 “十项提升工程”、结对帮扶和党建促脱贫等重点工作,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近年来,全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针对上级巡视、巡察提出的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整改,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镇党委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检验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双组长”责任制,形成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分管领导+镇级扶贫专干的“6+”工作模式和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干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格局以及配强包村(居)干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形成包村(居)干部+第一书记+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监委主任+双联户长的“5+”工作模式,充分带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突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的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走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开展一对多、多对一帮扶,及时帮助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建档立卡贫因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全力抓好贫困村(居)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和引领贫困村(居)、贫困牧民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结合区域优势,加大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镇共有20个集体经济组织,其中 “一乡一社”和11家“一村一合”利益联结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以牲畜、现金、劳力、草场等方式入股合作组织。镇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农牧民合作组织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实现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实现了合作组织利益联结贫困户全覆盖,带动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增收,脱贫成效显著。在转移就业方面根据“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我镇累计选送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市、县培训机构和本地施工点采取以工代训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300余人次,今年全镇可流动性建档立卡贫困户259名劳动力全部实现岗位对接,共计收入达186.51万元。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我镇建档立卡低保户共 13户,其他牧户(除建档立卡低保户以外的牧户)共981户,除了部分县城易地搬迁户,据户主反应所需的粮食用完能够及时可以购买,其余牧户均满足三个月以上粮食储备需求。其次,平均每人换洗衣物达到2套以上。2019年,按照“共同生活、共享开支”和“三个一致”原则,经动态调整,全镇有1652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6-2019年共减贫370户1652人,脱贫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最低生活标准(贫困标准)线的目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末的25.42%降至0%,错退率、漏评率均为0,群众认可度达到99%以上,11个贫困村(居)也全部实现退出。

(二)党的建设方面。通过调研,全镇各级党组织能够围绕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较好地推进了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镇党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思想和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理论素养的有力抓手,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引领力。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宣传群众的作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思想和精神进牧区、进寺庙。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切实履行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机制和工作体制由镇党委统一领导,逐步实现党政齐抓共管,镇纪委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紧紧依靠群众的参与、监督。同时,镇党政一把手定期与班子成员、村委会、部门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专门听取纪委书记汇报党政班子及其成员廉洁从政情况。另一方面年初与镇直各部门、各村(居)委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镇党委、政府对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到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村(居)、各部门,责任明确到人,确保了责任分解不留死角。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修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镇党委与各村(居)签订了《尼玛 ……此处隐藏2213个字……2em; font-family: 仿宋, SimSun; font-size: 21px;">一是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同时村党员的老化现象、有文化的年青人长年外出务工经商,党支部找不到培养“苗子”,也严重影响了村人才的储备,致使村党员结构难以改善。

二是村干部没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性,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相对较少,没有认真严格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员的关爱,致使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降低,因而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

三是村干部待遇相对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  比起在外经商、打工的来还是偏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不情愿入党,更不屑于当村干部,而宁可外出发展。

四是村(居)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每年安排村(居)组织工作经费,但经费有限,需办村级事务较多,无法得到保障。同时,近年来一直未安排村(居)党组织工作经费,导致村(居)党组织无经费看展活动,影响了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

四、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村(居)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

(一)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上狠下功夫。

一是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重点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居)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到村任职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班子。

二是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居)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积极从村(居)优秀青年、复退军人、优秀务工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实效,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建立村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适当给村(居)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居)后备干部的成长。

(二)以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在抓队伍、树形象上从高从严。

一是抓好发展党员进出口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重点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出现连续数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居)党支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树立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镇“微型党校”和村(居)夜校抓好培训与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村(居)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作用。对能人党员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参谋指导作用,使农牧民党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镇各村(居)党支部和镇直各单位调研报告(全文共728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